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我在巴厘岛闭关200小时练瑜伽 感觉之前的人生白活了

  瑜伽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和危机,获取内心的平静,这大概也是为什么瑜伽越来越受城市中产们追捧。

  这200个小时,可谓一言难尽,不可描述,但也有所收获:

  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

  考‘瑜伽导师’的这大半个月,每天7点前起床,重复这样的日子:

  ⏰7.30 - 8.30 am | 呼吸和冥想

  ⏰ 8.30 - 10.00 am | 阿诗汤加 / 流瑜伽 / 阴瑜伽 

  ⏰ 10.45 am | 午餐 

  ⏰ 12.45 am - 2.45 pm | 历史、哲学和解剖课

  ⏰ 2.50 pm | 在阳光下吃水果休息

  ⏰ 3.20 pm | 体式纠正工作坊

  ⏰ 4.20 pm | 互相练习教课

  ⏰ 5.30 pm | 自己练习

  ⏰ 6.30 pm | 加练或在海边等着看日落

  我们每周六休息一天,岛上没什么娱乐活动,我安慰自己道这样可以全身心投入。还好有一家叫做 “影院餐厅” 的地方每晚会放电影,不然得更加清心寡欲。 

  但最初设想的阳光沙滩还是有的,早午餐时间可以在沙滩上踱步,虽然心里的感觉是 “烫死了烫死了”。周六也可以去蓝梦岛的邻居 Nusa Penida 躺躺,但长椅基本都收费,一躺下要不交钱,要不被轰走 。 

  要想成为瑜伽老师,必须通过美国瑜伽联盟 Yoga Alliance 认证的教师培训,一般分 200、300、500 小时,在获得 200 小时认证后可开始教基础课。但要教进阶或高级班,除了要获得 50~150 小时不等的专项课程认证,还要“德艺双馨”——无论是体式还是哲学,都要精湛灵通。

  我这次选择的 All Yoga Training 在泰国和巴厘岛分别有两个校区,是瑜伽联盟的注册机构,专注阿诗汤加培训。因为地理位置不在乌布,学费算是整个巴厘岛最便宜的 —— 2700 美元,不包食宿。 

  “ 抱着爱操劳的心来休息 ”

  瑜伽近年来为什么在城市中产里那么火,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得到传说中的‘Inner Peace’。瑜伽讲究身心平衡,断章取义说就是 “Wellness”,因此也吸引了一批以此为重的人,比如营养咨询师、临床心理导师、医生等等。

  全班 23 个人,只有一个是男生,其余都是来自瑞典、瑞士、德国、澳大利亚、英国、奥地利、俄罗斯等各种姑娘。除了我以外,还有个久居布拉格的广州姑娘,平时空中飞人科普性教育,真的很酷。另外一个香港姑娘是拥有 PADI 潜水长资质的建筑师。 与此同时,也有我刚提到的建筑师、美食视频制作经理、律师等等,大概一半多都是刚刚辞掉工作,抱着爱操劳的心来休息的。

  第二周,大家发现来自美国的 Aubrey 还是 Instagram 大 V,她之前赢了某旅游资讯网站的比赛,获得了这次免费培训的机会。她小时候就练舞蹈、上学做拉拉队员——真是瑜伽教练好苗子。

  看她傍晚日落时分背倚着蓝梦岛的日落做花样手倒立,不知道其他同学是不是跟我一个想法——以后也要送小孩学舞蹈。

  瑜伽哲学容易走火入魔

  如果以为瑜伽只是单纯的体式组合那就太业余了,其实瑜伽导师培训,理论甚至比训练更重要。

  我们瑜伽哲学课的导师 Dr。 Ganesh Rao 有三个学位、三个证书,还在印度孟买大学辅导瑜伽博士论文,对着围坐成一个圈的大家,他娓娓道来瑜伽的起源、瑜伽的哲学和分支。 

  但毕竟这个瑜伽哲学稍微有点洗脑,还请批判性吸收。比如一些和我的价值观完全冲突的东西—— 瑜伽是精神的最高境界,比如瑜伽哲学认为同性恋是罪等等。。。。。。 听上去有点邪教组织的意思。

  有些内容过目不忘,纯粹是因为太好玩了:

  比如,哈他瑜伽(Hatha)中有六种清肠法,从喝 6~7 杯淡盐水;到咽进 20 多英寸长的布头,再把它拉出来等。

  传说最早的哈他习练者还会把自己的大肠拿出来清洗再放回去。

  除了以上这些一听就不怎么靠谱的瑜伽哲学,他还提到了瑜伽习练的六大障碍:

  过度进食

  过度锻炼

  说太多话

  对遵规守则太古板

  缺少志同道合的人

  做事见异思迁

  特别是最后两条,我觉得简直是普世真理。

  因为古时瑜伽操练者认为,身心的大多能量都应该放在瑜伽上,所以需要尽量减少其他方面的消耗,也要有自己专注深耕的瑜伽分支。那时的我想到,就像和不志同道合的人尬聊,在不合适的环境下工作或生活,或不断转换行业,都是内耗——把原本该花在目标上的精力浪费了,还觉得心累。

  比如有些人觉得人际交往很累,是因为他总试图展现他最不擅长的那一面。

  除了一张证书,我还收获了什么?

  200个小时稍纵即逝,除了上述那些有点意思的哲学课,可以发半年朋友圈的美食美景,以下这些才是最出乎意料的收获。

  教学的乐趣

  第十天,课程就像真人秀一样发生反转——老师学生角色反串。备课的时候,我突然有种在准备演讲或口译的感觉:你要假装自信,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,面带微笑,还要让全场人听到你的声音。

  为了吸引“学生”,我想了一个互动式开头,还增加了一些关于瑜伽呼吸的 OS 来产生共鸣。当我们的课结束,真正的老师问大家反馈时,有几个人举手说很喜欢我的教法和自然的举止,也有人说我介绍的内容对初学者来说还需要进一步解释。

  虽然知道真正的教学环境并不会马上给我反馈,但无论是褒奖还是建设性建议,都满足了我长期做单向输出工作的空虚感。

  禁声和断食

  就在第一次上课后,我们三人开始了 24 小时禁声的尝试,互相监督‘ 不说话也不用手机’。这可苦了我熟悉的服务员,他一脸无奈地问:“ Why no talk ?”  好像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事;也苦了一些过来祝贺我教课成功的同学,对他们,我微笑着做了个胸前的祷告手势,好像自己来自心如止水的平行世界。

  好吧,我承认我用了手机,但禁声的规定还是让我躲过了一些不必要的社交场合,就像上头说的,保存能量干正事。

  除了禁声,老师建议空腹进行呼吸课,于是我莫名体验了一周一直想尝试的间歇性断食(intermittent fasting)—— 每天至少 14 个小时不进食,瘦身效果显著。

  这两个都是我在城市里绝不会尝试,即使尝试也会失败的体验。

  5 | 你也想参加瑜伽导师培训?

  先说个故事。

  培训刚开始时,有个小巧的瑞士女生体式很到位,但一直闷闷不乐。几天后听说她因为教课的压力越来越不开心,因为她想象中的教师培训更像是 retreat —— 办修行半度假、吃好喝好睡好,而不是要成为做梦都在背梵文的老师。于是在第九天,她果断离开了我们,去往巴厘岛北部的某度假村开始了真正的瑜伽 retreat,当然交学费的钱只能,啧啧,交了学费。

  我从巴厘岛回来后,很多人好奇我的瑜伽求学之旅,纷纷想复制一套一样的。但真别盲目,在报名之前,认真的思考和明智的选择还是很重要的。

  比如,参加培训的目的: 想做专职或兼职老师? 强化自身对瑜伽的理解

  ? 想上高强度的瑜伽课?

  如果你的答案是前两项,那你可以上路,但如果是单纯想靠瑜伽治疗焦虑症、抑郁症啥的,那就算了,毕竟所有的所谓“retreat”都像消炎药,治标不治本。

  另外,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分支领域也很重要。瑜伽有点像佛教,各种流派纷繁复杂。比如我上的课程专注阿诗汤加,其他则有哈他、流瑜伽、艾扬格(Iyengar)等,哈他比较安静,专注体式的完美,而阿诗汤加更具动感,除了柔韧度还需要力量。报名上课时可要看清楚,毕竟,选错课就像和不喜欢的异性同处小黑屋一样尴尬难熬。

  瑜伽习练还有精神和技术之分。

  班上的律师同学曾形象地把这不同偏好的两类人称为:梳黑人辫的嬉皮和点豆奶拿铁的嬉皮,说:“还好班上的大多是后者。” 这两个社会群体画风的差异大概是这样:

  放在课程的语境里,偏 Spiritual 的课程中,冥想和哲学内容会偏多,课上也不会说 “用上你的股四头肌” 之类的话。 

  另外,好多自以为很懂瑜伽的人喜欢追名师满世界跑,但其实对于初学者来说完全没必要。入门培训课程不用花大钱,正所谓师父领进门,修行靠个人吧。

  但瑜伽确实是讲究门道和专业,讲究师出名门。全球瑜伽老师圈的潜规则就是,在当代瑜伽创始人 K.Pattabhi Jois 去世前受到真传。

  比如我们这次培训课程的老师,培训我们会反复提及他的老师是火箭瑜伽(Rocket)创始人 Larry Schultz,即使他只上过 100 小时的课。

  去年我曾关注过印度 Rishikesh 的瑜伽课程,这里就是当初 Beatles 上冥想课的地方。

  看了很多机构的照片,发现那边教室的基础条件不太好:冷的白炽灯、更加冷的大理石底板,教室前还放着 Guru 照片供学生参拜,看上去是真正的修行,让我这个享乐主义者瞬间打了退堂鼓。

  总之,瑜伽培训课程就是一种正要流行起来的新型消费升级体验。说了这么多,我知道你最后还是会去家门口的健身房,那个闷热的小黑屋,上瑜伽大课的。